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2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财政金融   232篇
工业经济   212篇
计划管理   1087篇
经济学   1469篇
综合类   987篇
运输经济   57篇
旅游经济   84篇
贸易经济   630篇
农业经济   577篇
经济概况   10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客观揭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为科学推进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创新途径、综合战略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GIS空间分析与地统计方法等方法,探测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村单位面积GDP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提出不同贫困化地域类型的扶贫政策措施。[结果]影响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到主要交通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年均温度和海拔高程等,各因素对贫困村经济发展分异的解释力分别为80. 76%、12. 82%、8. 82%、5. 45%和3. 96%;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化的分异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归纳为交通区位约束型、自然环境约束型和经济区位约束型等三大类型;农村贫困化驱动机制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亟需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讲求实效,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结论]精准扶贫应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尤其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培植,注重多种扶贫模式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We analyse the effect of a large scal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esund bridge, on the local and supra-regional economy. We employ the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to construct counterfactual regions that mimic the trajectory of Malmo and Southern Sweden without treatment. Our results point to a positive effect. However, placebo tests in space and time only reveal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a larger regional leve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illover effects are eminent.  相似文献   
6.
The main objective of our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direct impact of pro-growth economic policies on employment creation globally and regionally, as evidence has countered policy-makers’ expectation that output growth leads automatically to job creation. We innovate by using the ratio of employment to the population above 25 years as dependent variable instead of the customary employment elasticity. We apply generalized methods of moments’ econometrics o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nd find that growth stimulates employment creation on average across 76 countries. The policies promoting private sector credit, investments, openness, services, education spending, tertiary enrollment, and a fixed exchange rate are the ones that create employment. Larger government size undermines job creation, while policies promoting FDI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ail to stimulate employment. However, we establish that the effect of pro-growth policies on employment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regions, with evidence of weaker links between economic policies and employ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onvergence patterns among China's provinces using GDP data for the period 1952–97. We analyze convergence behaviour on the basis of Markov chains proposed by Quah (1993 ) and the generalized entropy decomposition proposed by Shorrocks (1980, 1984 ). Both sets of results show similar evidence of convergence within the pre‐defined geo‐economic sub‐regions, but no evidence is found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sub‐regions. This finding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JEL classification: C33, E20, O47.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三角洲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为例,提出旅游消费再生性、强关联性、跨区域性等特性是促成旅游竞合的天然机理,论述了作为市场力量的旅游消费是催生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促成旅游企业竞合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提出构建旅游消费驱动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决定了美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本文分析了美国政府对落后地区经济的财政调节措施,这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区域经济,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定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种根据规划放线验线成果修测地形图的方法——内业修测法,它可以及时反映城市地形地物的变化,保持地形图的现势性,较之传统的修测方法省时、省力、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